元代张中的《枯荷鸳鸯图》
人民书画网
2021-12-10 11:44:50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元代张中的《枯荷鸳鸯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便是用浅淡素雅的翰墨、以点染结合没骨法的技法发明而成,画面中荷花不再以美丽的颜色和工巧的笔触体现,初步重视翰墨皴擦和水墨氤氲的效果,于粗简适意中体现出枯荷的恣意独立。水墨枯荷的体现只为与艺术家的心境相结合,不为阿谀、不为巴结,这是一种强壮而自我的审美体现质量。明代徐渭的《黄甲图》则由元代的小适意一变而为大适意,翰墨体现更加自由和疏朗,亦完全脱离了宋代双钩填色和精工雕刻的体现方法,初步经过运用大笔触的翰墨晕染寻求画面淋漓墨迹和墨痕的自如表达效果。但这种水墨氤氲的大适意体现方法,并不是弃荷花造型于不管,而是不再运用线条造型而重在运用墨色造型,并在“墨分五色”的我国传统颜色观基础上构成荷花的根柢颜色构成。“墨荷”的体现,恰恰满足了“以素净为贵”的审美喜欢,以及我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中寻求的笔情墨趣的中心审美特质。
清代对荷花体裁体现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则属朱耷,他多以荷花小鸟的形象传达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荷花小鸟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中对荷花的体现构成了一对明显的比照联络,从浅水露泥的荷塘中一步登天出几支挺拔细长的荷柄,纤细的荷柄与露泥的荷塘之间存在着一种既互相偎依又独立昂扬的比照联络;荷叶以大笔触的浓墨体现烘托出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荷苞,亦构成了一种浓淡干湿的比照联络,在比照联络中建构出一种特性化的、妙趣自成的审美感知,如朱耷所言“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现象而得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