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字有拟古之意
人民书画网
2022-01-13 15:18:1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西泠一册中恽寿平自题仿惠崇、米敷文(友仁),一峰白叟(黄公望)、梅花庵主(吴镇)四位前贤;另题江参、王绂、赵原、柯九思诸家笔意。作为全体性的发明,册中各页画风较为一同,参元人笔法而多出己意,可谓脱略踪迹,随意涉趣。
“仿”字固然有拟古之意,但绝不是对古人萧规曹随,不称临、摹,而题为“仿”,正是标明恽寿平以及四王一代艺术家心存传统而欲深化拾掇之意。
看,被叹为“风神绝世、天仙化人”之柳,是恽寿平师法惠崇、赵大年最满足的元素,恽氏认为 “柳最不易作,宋以上不管,风流古淡”,所以他“爱惠崇、大年,每画柳,必认为规矩”,仿惠崇、大年画柳的“江南小景”使其“游法外之趣”,自诩“惠崇往后又得一人矣”。
《瓯香馆集》中有许多关于柳树意象的文字。有的是直接关于绘画技法的,宋人画柳“如乱丝天趣飞动极洒脱之致,觉灵和殿外风流去人未远”;与王石谷的竞技“从今移入图中看,不用攀条忆汉南”(时石谷王山人为天边诸同好画柳,尽宋元诸家变体,穷攻极妍称一时局胜);有的谓叹离别聚散,“乱柳送客路芙蓉,照客缨孙楚赋秋”。“闽南不是无青柳,海国遥闻已种桑”;城外叹咏有诗史况味(时黄河筑堤官府征柳条殆尽)“长条短叶已成尘”、“减却江南三月春”、“抽毫细染眠烟势,兵气应难到画图”。
所以,明末清初深受推重的以惠崇、赵令穰为代表的江南小景图式,通过恽寿平的裁切、重组,乃至直接将“风中柳”这一个元素,从图式榜样抽提为显示生命真性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