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万变总不离其宗
人民书画网
2022-01-26 09:42:09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京剧成型之后,在其独立剧目体系逐渐树立的一同,也探究出一套习气其本身扮演特征的独立的舞台美术体系。京剧程式,关于人物形象,从服装到扮相,都有极严峻的规矩。“名角制”发生之后,演员开始注意在服饰上竞相斗丽,“私房行头”日多,替换图画、立异款式,渐呈日趋瑰丽之势,但衣箱规制一贯未有大的改动。净、丑脸谱方面,在道光年间,类型、构图、颜色已具规划,但具体勾法与后来有所不同,一般比较朴素;同治、光绪之后,逐渐趋向翔实,开始构成不同的风格,但同一人物的脸谱,万变总不离其宗。
杨柳青戏出年画的人物造型根柢上是遵照舞台原样描绘的,虽偶有改动,但较之舞台场景的改动要少得多。因为人物形象改动若是过大,很简略使作品脱离戏曲母体,然后失掉“戏出”的含义。这是发明者和购买者都不乐意看到的情况。年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改动,多是不明显的,且总有日子景象或相关文学作品作为依据。如《红拂传》一图中张仲坚的胡须,没有运用定制中的髯口,而是得到实在而翔实的描画,就是为了超卓他“虬髯客”的身份。又如《借东风》中诸葛亮改道装后赤足而行,与实践扮演有收支,则是受《三国演义》原著的影响。此外,《宝莲灯》中的沉香和秋儿两个孩童,不戴定制中的“孩儿发”而状若日子中的儿童;《二进宫》一图将戏班中木制的道具“喜神”恢复为实在的婴儿;《盗灵芝》中的南极仙翁看不出化装的痕迹等,亦都归于改动人物造型的处理,其目的都在于增强画面的实在感和日子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