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艺术家性情旨趣的外衣
人民书画网
2022-03-08 10:56:13
阅读:次
核心提示:
正如策展人、书画家杨运所言,艺者,心之迹也,作品是艺术家性情旨趣的外衣。陈曙亭先生坚毅、恢宏的性情也不无自然地流露于他的书画篆刻之中。其绘画,翰墨酣畅恣肆,格高雄强,气量过人。即便尺素小幅,亦有寻丈之势。其书法,上追汉魏,不拘于点画而重意味情味,弦外之音,朴茂简漫,古意盎然。品尝曙亭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概言之,他不讲法而得至法,不在意而得真意,究其底里,其“窍门”和“绝技”正在于忌熟求生,舍巧取拙。他作画,不论人物佛像、花卉蔬果、梅兰竹菊,其构图、造型、翰墨,皆得一个“拙”字,作书治印,用笔、运刀,也意在一个“拙”字。这“拙”的作品,确使一些持着作品上的现象“象真的相同”标准的读者怅惘,隔阂,难以答理,不易接受。但,这“拙”的作品,却使更多的同路和喜爱者欣赏不已,心照不宣,赞不绝口。由于这“拙”既不同于甜媚陋习的“巧”,也有别于无滋无味的“生”,它是成功要在艺术道路上迈过了由生到熟,然后由熟返生的“拙”,它跟艺术上未能入门,措置失当,破绽百出,故意做作的“拙”有着天壤之别。它是艺术上返朴归真,以质为准,以生胜熟,以拙取巧的极高地步,是许多艺术家苦诣央求而难以获得的“拙”。熟后返生,巧然后拙,谈何简略。需求艺术家不计胜败与贬褒,依然故我,不凑趣取悦别人。需求艺术家把跟书画金石创造上好像无相关的古今中外人世万物的妙谛,成功地“嫁接”“引入”到路越走越窄,容颜越变越挨近的艺坛里来。更需求弃功名于外的独立质量精力。正由于如此,曙亭先生作品里那些剧烈的“拙”意,是值得景仰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