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画的大天然中去消暑
人民书画网
2022-03-29 11:31:11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在盛暑火热的时节,没有空调的古人怎样纳凉呢?大都大众仍是仰仗大天然的环境,走进山川河流,听泉间流水,融入绿树翠竹之中,心静天然凉。其纳凉办法不只环保低碳,并且是情味盎然,布满着画中有诗。如唐寅的《石林消夏图》、文徵明《纳凉图》等都是仰仗大天然的环境,平心静气,驱除烦热。宋人的《槐荫消夏图》和《柳荫高士图》都是在树荫下,仰卧在凉榻上,或坐于凉席上,闭目养神,或慵懒地翻看手中书卷,或喝几杯酒,打发夏天的火热。
宋代宫殿画家苏汉臣的《荷塘消夏图》描绘了在荷塘边纳凉的佳人。画中的荷塘碧波涟漪,荷叶田田,芙蓉盛开,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岸边垂柳依依,枝条拂弄水面,亭台耸峙,锦檐绣甍,雕栏玉砌,风光诱人。两位仕女穿戴素雅,凭栏观荷,一边纳凉,一边感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质量。“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一阵阵热风通过荷塘从水面吹来,登时变得十分凉快,并且伴着荷香,令人心旷神怡。在盛暑难熬之日,到荷塘边既能纳凉,又能观荷。杨万里在《暑热游荷在池上》一诗中说:“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此诗写得妙趣横生,不只人怕热,并且荷花也怕热,躲在碧伞似的荷叶下纳凉呢。北宋诗人秦观寻访到一个绝离烦热的消暑佳所,那就是坐落画桥南畔绿柳成行的荷塘边,他安上胡床,斜躺在上面,尽情领略纳凉的悠闲悠闲。船妹子的笛声在水面盘绕凹凸,盛开的莲花在风中飘着清香,悦耳心里。他不由地写下了《纳凉》一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悠闲香。”
明代画家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绘的是在山中的凉亭中消夏的现象。画面上崇山峻岭,青峰叠翠,白云盘绕,犹如仙界。凉亭之上,两位身着官服之人凭栏而坐,品茗扳话,似倾听山中的阵阵松涛,又似观看眼前如练碧波,一童子侍立一旁。《凉亭消夏图》以青绿冷色彩为主,青山绿水,活力盎然,观之顿觉周身凉快,心旷神怡。从题识上看,此画作于明朝嘉靖辛卯年(1531年)七月二十六日,右上有老友文徵明题记:“中有仙人宅,幽静不计年。松杉巢白鹤,楼阁涌青莲。野色孤云外,苍苔落照前。许多尘俗梦,到此一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