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面具雕刻的当代需求
人民书画网
2022-11-15 10:46:3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2016年3月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日子——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讨班”结业展览结束后,班杰军回到家乡后,即着手操作年前业已接受的项目,为甘肃文县城关镇徐家坝村新修的寺庙雕刻神像、制造岩画,进展过半之际,收到四川九寨沟县马家乡马香村的约请,制造一套“十二相”面具。所谓“十二相”,为白马藏族祭祀舞的面具,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面具舞,俗称“鬼面舞”,正月期间,白马藏寨都要跳面具舞,驱祟逐疫,请求风调雨顺、人畜安全。
白马藏族首要散布于两省三县接壤区域,即甘肃文县、四川九寨沟与平武县,由此,构成三个首要的支系,习俗习气相通又各具特色,现在,遍及认为面具舞是极具代表性的白马藏族文明形态,在学理上被定义为“哑面傩舞”。三地白马支系各成门户,各有习俗惯例与风格特征,如九寨沟以“跳十二相”著称,平武为“跳曹盖”。文县则为“池哥昼”,此为白马话,“池哥”即山神,“昼”即跳、舞的意思,“池哥昼”即“跳池哥”之意,“曹盖”与“池哥”为语音差异,内涵相通。而“跳十二相”,白马话称“麻昼”,“十二相”为十余动物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