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墨到色彩的探研
人民书画网
2023-05-15 10:43:13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前期的我国画,寻求丰富美丽的色彩表现。自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之后,水墨画逐渐替代设色画,成为我国画拓展的干流。不过,水墨仅仅适意画表达的一种办法,并非全部,这就为当代我国适意画的根究与查验,留下了许多有待发掘的空间与或许。
近代以来,我国适意画创造与传统文人适意画比较,超卓的特征之一就是更加侧重于色彩的表现与运用。无论是据守传统文人画心境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仍是致力于学习西方绘画传统的融合派画家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无不如此。这些适意画家,在色彩上所做的各种查验,为当代我国适意画创造寻求打破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而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力,也确实成为当代我国适意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呈现出更加多元深化的根究。
展览中,常晓京的《时代新征途》、李仕明的《雕琢韶光》两件作品,在赋予画面物象以色彩的一同,还别离用大红色、橘红色为画面平涂了浓重的底色,以烘托气氛。尤其是常晓京所运用的大红底色,恰到好处地址清楚主题,以色彩标志的办法,超卓了自己的创造意图。陈三石的《歌者无声》,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工地一角。画家学习壁画色彩的技法,斑驳中蕴含着诗意,幽静里诉说着真情,引导观众更加逼真地体会一般劳动者的生命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适意画虽然明显具有轻水墨、重色彩的倾向,可是并没有因而丢掉水墨,而是将色彩“水墨化”,让色彩真实地融入适意画的创造和审美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