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艺复兴理论 正文

古画中的消夏文明

人民书画网  2023-08-14 18:54:34 阅读:
核心提示:

  本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地遭受极点高温气候,如安在热浪中缓解盛夏之燥?在我国,避暑消夏的观念古来有之,先秦时以“避暑”指逃避盛暑,汉代又意为到凉快的当地居住,至唐代呈现“销夏”“销暑”(“销”同“消”),明清时“消夏”“避暑”初步再三地被运用。从初步义同避暑消热、侧重身体凉感,后引申出以消遣休闲方法度过夏天,侧重精力心境自适,消夏避暑词义的改动与古人消夏的习气变迁可谓息息相关。详细地,古人何故消夏?古画图像里大暑天日子场景的演绎向我们叙说了散落于尘世的消夏文明史。
  帝王旅游避暑之道
  盛暑时节,寻觅凉快诱人之所,这是人们敌视炎威之烈所能想到的最简略的方法。享有消夏特权的历代帝王也不破例,他们想到了进山,躲到林深水多的深山里去避暑,甚至将旅游避暑地选择列入了理政重要事项。例如唐明皇依山邻水而建的宏伟避暑行宫——骊山华清宫,又如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耗巨资在塞外营建的一座规划巨大的离宫别苑(热河行宫)。制作之初(1703年)康熙还亲自择址相地,后题“避暑山庄”,即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夏天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体感舒适,避暑于此,康熙帝不只“饮食倍增,精力爽健”,并且还能顺带休闲打猎以闪现圣威,后成为其处理日常政务、接见王公大臣、少数民族领袖及外国青鸟使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那么,令这些帝王不吝兴师动众前往的惬意避暑地究竟是何现象。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