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一波博物馆的反殖民浪潮
人民书画网
2023-09-14 09:36:15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与展览配套的公共活动中产生了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位正在组织儿童欣赏展览的教师期望策展人推荐一些入门书单,策展人推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包含弗洛伦丝·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达尔文和狄更斯的相关书本作为布景读物。一位学者在关于“19世纪的我国与当代帝国”的谈论上提到:上海在19世纪后期成为我国现代文明教育和商业中心,部分处于英法的操控下,这些当地如同是帝国的一部分,如同又不是,这非常敌视。虽然其时的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是英国从来没有招认过它是什么。他进一步提出:这是一个持续的暴力时期,英国对我国的暴力在其前史上是非常杰出的,但是在大英的前史上却非常得小。接着,他又列举了一张拍照于我国某个博物馆的展签文字,里边是对我国观众而言非常了解的言语“……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敌视、割裂和前史的错位也成为展览的另一切身体会。一方面,在这个19世纪物质文明的全体情境下,展览期望传递出一种怎样的前史观,并在展览层面进行转译?是企图出现出一种前史现实,仍是通过当代的展览话术重构前史问题本身?另一方面,正如台湾学者陈光兴在《去帝国:亚洲作为办法》一书中提到的,“被殖民作为一个前史履历,在大陆没有取得招认的感觉情况”,那么,关于一个我国观众而言,了解这段前史将怎样透视“清”,透视“我国”和作为族群身份的单个?怎样“了解我们的现代,它应该放在一个怎样的上下文中,激起的课题又是什么”?
展览另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来自于组织本身。展览开幕不久,一则关于秋瑾诗作译文抄袭的作业在网络引起巨大风云。华裔译者、诗人Yilin Wang曾于个人途径和文学杂志上宣告的译文在未得到自己容许的情况下被直接引述在展览和相关出版物中。虽然译者后来收到了博物馆官方关于译文的相关声明和版权容许追补,但是这一作业不和传递出的组织品德危机也直指当下的组织困境。建馆于18世纪,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首个国家博物馆,在当下新一波博物馆反殖民浪潮中,怎样面对其身份的转化,仍然值得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