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一手生活经验”并不必然通向“好散文”

人民书画网  2023-12-12 06:52:05 阅读:
核心提示:

 

  一个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在主打“一手生活经验”的非虚构写作时代,散文的文体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一手生活经验”,而是经验的审美化和文学性。这一点是《星火》自觉的编辑意识。2019年9月12日,《星火》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星火》编辑给散文作者的22封回信的文章。某种意义上,这篇推文其实触及的是“原浆散文”的奥义。其中,针对一篇符合标准的来稿,编辑回信道:“在螺旋式地开掘与抵达,平俗的日常生活在你的句子中仿佛一口幽深地井,可以不断涌出清冽的精神活水。”“不到五千字,却几乎写出了一部长篇的厚度,那种时代的广博与命运疏离下人的精神之韧劲之辽阔,读来让人凝重与动容。”“当许多人痴迷于经历或经验的简单交代呈现,你却走向了更纵深,向人的价值发出诘问与探索。”这么看来,“一手生活经验”是个人的、个别的、单薄的、局促的、浅表的,但当它转化为“原浆”则是公共的、时代的、历史厚重与辽阔的。

  “原浆散文”的“一手生活经验”不仅仅向生活的深处开掘,也突出精神和心灵意义。富有意味的是,上面提到的回信,其中有一封是这么表达的:“我们并不排斥文化历史类散文写作,但希望可以穿透历史资料的表层烟云,让笔触不只是交代与铺陈,而更能创造性地直戳历史人物的骨头与血脉,呈现更有新意的解读风貌。”这和《痛饮生活的原浆》中所说“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似乎有抵牾。在对待文史资料和历史类散文写作上,“原浆散文”可能是有犹疑的。收入《原浆散文精选集》中的江少宾《岁时记》和甘雪芳《倾诉者》都大量征用“文史资料”。可以说,“原浆散文”并非严格的文学理论推演,也不是严谨的文学流派,其不周全处可能恰恰预留了它的未来生长性和讨论空间。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