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史的稔熟和书学之洞见
人民书画网
2024-01-30 14:05:55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先生在治学之余,耽于翰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皆有所涉猎,并有不俗的效果。从问世的书法来看,篆书有金文、小篆,功力深重,书风悦耳流转、寻求金石之气;隶书,取法汉隶,对石门颂、礼器等名碑均有深化的临写,体势封闭、笔画厚重古拙;楷书,容颜多样以魏碑用力最深,也旁及“二王” 、颜真卿楷书,流转并敦厚。值得注重的是其日常书写的行书,最为老到、典型,水平也最高,多存于日记、手札之中,不但天然朴质、天真烂漫,而且碑本结合,表现出典型的时代书风,与晚清民国时期的赵之谦、何绍基、黄宾虹和鲁迅等手札书风一脉相承。总之,其书法以碑建其骨,以帖饰其形,既骨力洞达又典雅蕴藉,更见金石之厚重,帖派之遒劲,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正人。关于书法理论,先生有《京口书人述》,文虽不长首要记叙其家乡镇江(古称京口)历代善书者,但表现出先生对书史的稔熟和书学之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