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马锋辉:与时俱进推动数字艺术发展繁荣
关于与时俱进推动数字艺术发展繁荣的建议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不仅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方式,而且强调了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转化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大数据、区块链、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激发了新质生产力,显著推动了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转型,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
存在问题:
数字艺术是新时代的艺术语言。我国在数字艺术领域的技术层面与国际保持了接轨,但在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比如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数字艺术评价标准、学术理论、艺术市场以及公众对数字艺术的普及程度等,需要我们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教育改革和市场引导等多维度策略,有效地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数字艺术生态环境,推动数字艺术的繁荣发展。
建议措施:
1.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
建议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建立科技、数字及智能与艺术相融合的重点实验室和学院。此外,建议科协成立专门的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专门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科技艺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我国在全球数字艺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2.美育普及与教育应用
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大众化,也对美育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中国的Z世代(互联网的原住民,即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人)人数超3亿,他们对于新兴技术和数字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他们不仅是数字艺术接收和创作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满足这一代人的文化需求,不仅需要提供丰富多元的数字艺术内容,更要在教育体系中融入数字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技能。
3.艺术评价体系更新
数字艺术的底层逻辑与传统艺术存在本质区别,传统艺术如水墨、油画、装置艺术等,依托于实体材料的物理属性,可视作依据十进制代码10构建的艺术世界;相比之下,数字艺术根植于二进制代码01的虚拟环境。随着从实体到虚拟的转变,需要我们对艺术评价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更新,建立一套适应数字艺术特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4.发展数字化新质文创产品
通过将虚拟数字艺术转化为实体新质文创产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的创新跨越,使艺术作品贴近大众生活,走入千家万户。这一过程不仅为艺术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提升了公众生活的美感与品质,也促进了艺术的普及和文化消费。通过组织博览会和艺术展览等,加强数字艺术与公众的互动,使数字艺术成为推动社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彰显了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5.完善艺术市场体系
采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艺术市场体系,创造一个标准化且透明的艺术品交易环境。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确保艺术品的真实性和交易的不可篡改性,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和流通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艺术品评估、鉴定、交易和版权管理的综合生态体系。此外,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实现艺术品版权的自动化管理和利益分配,同时也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6.构建安全与伦理框架
为确保数字艺术的安全与公正,我们需建立一个结合技术和法律保障的安全与伦理框架。技术上,开发防火墙技术保护作品免受侵害;法律上,制定明确的版权规则为艺术家提供保护,促进版权意识。同时,通过某种机制预防利用AI作假,确保技术健康发展成为重要任务。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