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转变: 由装帧到书籍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我国的书籍装帧在传统的书皮包装基础上,开始注意书籍封面的工艺性,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追求。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将这一设计观念的转变称为“由装帧到书籍设计”。
一方面,出版行业秩序不断完善,研究理论不断加强。始于1959年的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是业内规模较大的评比赛事,至今已举办十届,推动了书籍设计业发展,也给书籍设计师带来了设计能量、创作活力和动力。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更名为“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便是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这一观念转变最直接的证据。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通过自主创业,以个人或工作室等多元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他们对书籍设计充满热情,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出多款新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受到读者喜爱,还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年轻设计师的加入,为书籍设计行业带来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和艺术发展。
书籍设计除了关注书籍的整体视觉和触觉体验、技术与创新的融合、读者体验等,还需要有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量。如何在有限的书籍空间创作出无限的美学,这既考验设计师的设计功力,也对美术出版单位提出了要求。
走市场路线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营销先行、以定价倒推成本的方式。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邱孟瑜介绍,每一本书在选题阶段首先想好营销方案,描绘读者画像,倒推这一人群的购买力以及倾向的书籍内容和形式,由此判断一本书的设计成本。“如果我们选择出版以价格亲民的艺术专业类图书为主,那么在书籍设计上,也不会选择复杂的工艺和高价的材料。”邱孟瑜说。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的美编团队和社外设计力量的融合有效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整体意识和水平。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看来,社内设计师和社外设计师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新型合作关系,是未来的趋势。“我们社每个部门可以报两三种书参加权威书籍评选活动,也会把这当作一种培养编辑书籍设计意识的方式。这类书虽然成本很高,但是编辑走精品设计书这条路是有必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也是如此,通过整合社内外设计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该社总编辑张明表示:“书的精品制作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密切,为了达到好的品质,很大程度上需要增加成本投入,但是成本控制又是出版社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增强竞争力,肯定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成本,吸引读者购买。”(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