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言理论 正文

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抟埴之工”

人民书画网  2024-04-28 10:09:26 阅读:
核心提示:

  近年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举办了两次特展,2022年举办“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2023年举办“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先后呈现了“火与砂”创造的玻璃艺术、“火与金”创造的金属艺术。今年两馆再度合作,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约270件陶瓷类文物为主,推出“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呈现“火与土”创造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艺术,从而与前两个展览一起,实现策划“火与文明三部曲”展览的学术构想。

  “抟埴之工”展览时间维度跨越6000年,空间维度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兰前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展厅中,伊朗的山羊纹高足深钵、巴基斯坦的人面陶瓮、塞浦路斯的鸟鱼纹水壶、泰国的红色“S”形纹高脚杯……一件件造型独特的陶瓷文物,独具匠心,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更是瓷器的故乡。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被认为是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制器皿。新石器时代,中国拥有发达的陶器文化。自商代始,中国即开始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生产原始青瓷釉粗瓷。战汉时期,铅釉技术逐渐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形成以单色釉为主的青瓷、白瓷两大瓷系,从而为宋代以后瓷器生产高峰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先秦时期记录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将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称为“抟埴之工”,汉郑玄注曰“抟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意即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这是陶器制作的首要步骤,也是本展主题的出典。

  陶器,是用黏土为主要材料,加水调和后,通过手工或在陶轮上塑形,再用火经高温烧制,使其具有坚固耐用的特质的人工制品。陶器常见的用途是饮食、日用容器,亦有人形、动物形等雕像。后来先民又在器物表面用图案或纹饰装饰陶器,结合各地不同的信仰、风俗、技术和审美等因素,从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

  展览第一单元呈现了古代近东地区的古陶瓷文明。近东地区,一般指地中海东岸,包括非洲东北部、黎凡特、小亚细亚和西亚(不包括伊朗高原)。约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该地区出现了黏土烧制的陶器,除了常规器皿之外,更流行制作各种偶像和以动物形象变形的器物。除了各种拟物造型的陶器,观众还可以从该单元展示的一件美索不达米亚神殿模型,以及两件独特的文物——铭文圆筒与古地亚建筑奉献锥,看到这一时期的建筑形态。

  通过大量的考古证据来看,古代伊朗在东方世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印度河谷等地)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扮演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展览的第二单元便展示了这一地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在陶器制作上,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伊朗高原与周边地带一直保持着互动,如各种造型夸张的人形或动物形陶器,以及长流器等,在亚洲中西部地区皆十分流行。尤其是釉陶技术在青铜时代末期已经得到运用,如釉砖的最早证据即发现于中埃兰时期公元前13世纪建造的乔加·赞比尔塔庙上。本次展览也展示了多件公元前1世纪的釉陶器,印证着这一烧制传统的延续。

  展览的第三单元展示了印度河流域的陶器制作,这一地区多见钵、杯、罐等容器,造型上往往比较质朴,但器表却常常装饰有精美的彩绘纹饰,线条优美,设色淡雅,题材上多见鱼和鸟类,亦有牛、羊、狮子和植物、几何和抽象纹饰,反映了时人较高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展柜中,来自公元前2世纪巴基斯坦的人面陶瓮造型格外“丑萌”,三个装饰孔代表着眼睛和嘴巴,眉毛和鼻子则是捏塑而成,质朴可爱,吸引了众人围观,展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陶器造型之美。

  古希腊是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很早即与古代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古埃及有着密切的往来和商业贸易,并持续不断地吸取东方元素。展览第四单元展现了古希腊高超的制陶水平,以及描绘或刻画在器表上的高超绘画技巧,观众还可以从中了解古希腊陶器先后经历了哪几个纹样分期。

  第五单元则主要聚焦中亚西部和阿富汗出现的一种鲜为人知的亚欧大陆彩陶艺术,这种质地细密的陶器,器表经过轧光处理,平滑且有光泽,再施以彩绘纹饰,在器型上以壶为主,又有模拟人物或动物的姿态并进行变形的器物,造型十分优美。从纹饰上来判断,多见于萨珊时期金属器、纺织品上的连珠纹和野猪纹,可见萨珊文化的影响之深远。

  7世纪开始,在长约700年的时间里,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突厥文化在伊朗高原互相渗透、融合,从而产生了全新的伊斯兰文明,再加上蒙古人带来了东方中国的诸多文化因素,使得伊朗伊斯兰前期文化呈现出承上启下、融会东西的特色。这一时期的釉陶制品,包括器物和用以装饰宏伟建筑的釉面陶砖,以蓝色、绿色或白色为主色调,又辅以黄和棕等色,由于在釉料中加入了金属化合物,烧制后即产生晕光的金属薄膜层,使得器表极其鲜艳华丽。从展览第六单元展示的陶器可以发现,由于伊斯兰文化反对偶像崇拜,阿拉伯艺术中少见人物和动物造型,纹饰多用几何和植物纹样,而文字在伊斯兰文化中往往作为传达神圣启示的工具,极其重要,也成为包括陶器、建筑等在内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主要装饰。

  展览的最后部分呈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陶瓷文明,这一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国家或地区曾长期受到中国的影响,并且彼此之间有着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陶瓷文化更是缤纷且繁荣。由于展品所限,本次展览主要展示了日本从绳纹时代到奈良时代的陶器、泰国班清文化的陶器,以及泰国和越南的晚期瓷器。

  可以看到,展览虽非全景式呈现,但观众却可通过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展品,欣赏其制作工艺的精美,还可以一览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彼此交流互鉴所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李亦奕)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