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玩艺术 正文

砚台的首要作用

人民书画网  2024-05-10 11:10:43 阅读:
核心提示:

  中国文人爱石有着悠久的传统,石头被视为能量的结晶、是宇宙动力的体现。诗人米芾(1051-1107)曾对一块奇石行礼,尊之为“石丈”,这段轶事也作为士大夫爱石的雅证流传下来。他在《砚史》中有一段著名的对山形砚的描绘,将其比作峻峭的山峰,自己的想象可以在其间无限畅游。米芾写道:“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描述自己与面前的微观世界交融一体的体验。因为在中国人看来,每一块石头都凝结了来自大地和风-气的力量,在道家看来,这是构成宇宙的根本:石头的质地、裂缝、纹理都是对此的见证。

  关于砚台(日语suzuri)的取材,有几种石材格外受青睐,究其原因却是实用性的。传统砚台一般是长方形或椭圆形的页岩,开阔平整的部分称为“砚堂”,与低洼储水处(“砚池”)相连,而四周环绕的部分称为“砚边”。一般来说砚台选材矿岩颜色深暗,有的呈现不同的紫、绿色调。砚边雕饰精美,砚面则(至少部分地)留作研墨墨块所用。这一部分没有任何装饰,精巧地嵌于砚台整体之中。吉美博物馆曾经展出了一尊典型的清代(1644-1911)砚台,深色、卵形,雕有叶形装饰和象征长寿的蜜桃,一同展出的还有笔筒、笔架、笔洗、纹饰精美的墨锭,以及其他一些雕花面板,以还原古代书房的气氛。

  在石盘中滴几滴水,将墨锭以画圈的方式在砚堂摩擦,圈要尽量画大。石材表面的颗粒轻轻研磨墨锭底部,令固体墨缓慢细腻地溶解在砚台中。研成粉末状的墨与水结合成为液体,这少量的墨汁无法隔夜保存。研墨的重复手势令画家、书法家得以集中注意力,以进行下一步的创作。为了保证砚台保存墨汁湿润的特性,在不使用的时候,也要常洗以保持其润泽。砚面的状态直接决定了下墨的速度和发墨质量。砚面要润,既不能太光,也不能太糙,不可多孔,否则吸墨太多会加速墨汁的干涸。对砚面吹气,若润痕久久不散,则说明是一方好砚。“一方好的砚台首先石质细腻均匀。以掌心轻抚,手感光滑圆润;闪烁着缎子般的光泽。得益于这些尚好的品质,在研墨过程中,砚台才有了下墨速度快,发墨质量高的特征。”

  由松烟、动植物油胶混合而成的墨团被压成条状或棒状、晾干成型,制成的墨锭可储藏起来供几年内使用。而墨在液体状态下则不可保存。毛笔,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毛笔诞生于战国时期 (475-221 av. JC),由不同动物毛发插入空心的笔管中制成。将笔头在砚台上轻轻按压,笔头散开如扇面,吸墨后笔尖合拢。毛笔的品质取决于所用兽毛的弹性。纸产生于东汉时期 (25-220),最初以麻纤维为材料,唐朝时期 (618-907) 发展为以竹纤维、桑树皮为原料。北宋时期 (960-1127) ,随印刷术的发展,纸张产量大增。今天,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材料是杨树皮或榆树皮与稻草的混合物。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