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非遗分享会之谷奇琴:一场音乐与文化的奇妙盛宴
2024年7月10日下午,北京行宫国际酒店迎宾楼二楼梵界艺术馆迎来了充满音乐与奇迹的时刻。谷成忠,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发明家,以他独创的“谷奇琴”为中心,带领观众走进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谷奇琴奏唱音乐会》。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展示。
谷奇琴的魔力:多功能的音乐奇迹
“谷奇琴”是谷成忠老师历经多年心血和智慧结晶的成果。这种独特的乐器,集成了扬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二胡、古琴、马头琴、葫芦丝、夏威夷电吉他、打击乐和电子音乐等多种乐器的功能,其丰富的音色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令人惊叹。谷奇琴不仅能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还能模仿人声、动物声和自然界的音响,真正实现了一件乐器演绎一场多彩音乐会的奇迹。
在音乐会上,谷奇琴通过模仿扬琴的《喜洋洋》和《旱天雷》、钢琴的《献给爱丽丝》和《水边的阿丽蒂娜》、小提琴的《梁祝》和《天鹅》、二胡的《二泉映月》、古琴的《阳关三叠》、马头琴的《蒙古人》、葫芦丝的《婚誓》、电吉他的《雪绒花》和《我和你》、打击乐的《全蛇狂舞》和《欢庆锣鼓》等曲目展示了其多功能性和互动性,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谷成忠的艺术人生:从军旅到音乐殿堂
谷成忠,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从军旅生涯起步,一路走来,步入了辉煌的音乐殿堂。1970年,他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毅然入伍。三年后,他加入了沈阳军区歌舞剧团,从此在军旅生涯中,开始了他辉煌的音乐旅程。
在沈阳军区歌舞剧团,谷成忠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和艺术潜力。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奏,还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和创作活动。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军歌,还是优美动听的民族乐曲,他都能驾驭自如。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谷成忠用音乐为战友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感动。
1999年,谷成忠在北京退休后,并没有停止他的音乐探索之路。他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继续深入研究和创新。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发明了“谷奇琴”——一种集多种乐器功能于一身的神奇乐器。谷成忠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更在音乐表现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发明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乐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谷奇琴奏唱音乐会》上,谷成忠不仅展示了他在乐器演奏上的卓越技艺,还通过美声、民族、通俗等多种唱法,演唱了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深情款款。无论是充满激情的《我的太阳》,还是深情动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亦或是轻松欢快的《难忘今宵》,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谷成忠在演唱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他用美声唱法演绎的《我的太阳》,声音高亢嘹亮,充满力量;用民族唱法演绎的《阿拉木汗》,则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韵味;用通俗唱法演唱的《达坂城的姑娘》,则亲切自然,极具感染力。
在音乐会现场,谷成忠不仅是一位演奏家,更是一位与观众互动的艺术家。他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让每一位听众都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当他演唱《茉莉花》和《南泥湾》时,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谷成忠的幽默风趣和真诚热情,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谷成忠的谷奇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音乐。他的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让观众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音乐会上,观众不仅欣赏到了谷奇琴的神奇演奏,还感受到了谷成忠在非遗传承方面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他的努力和成就,必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音乐与文化的交响:观众互动与反馈
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盛会。谷成忠在演奏过程中,邀请观众共同参与,与大家一起演奏《龙的传人》和《小草》,主持人也加入了《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演奏环节。观众热情高涨,纷纷点曲,并与谷成忠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通过这次活态非遗分享会,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谷奇琴的神奇演奏,更深刻体会到了谷成忠在非遗传承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他的努力和成就,必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这场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音乐会,为所有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谷奇琴与谷成忠,这对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将继续在音乐的殿堂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