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写天真——彭年笔下的赤壁风月
人民书画网
2025-03-24 15:11:19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姑苏城外的隆池山,晨雾未散时总飘着淡淡的墨香。山樵彭年背着竹篓,篓中装着昨夜新酿的松醪,袖间却藏着一卷《赤壁赋》。他要在云深处寻那方古砚,蘸着晨露研墨,将东坡居士的千古绝唱,写成属于自己的风月传奇。
彭年的小楷不似文徵明那般工整如棋盘,他的笔锋里藏着三分醉意。当狼毫触纸的刹那,仿佛有松风穿林而过,字间便生出了摇曳的枝桠。"清风徐来"四字,他写得笔断意连,宛如酒旗在春风中招展;"水波不兴"则如涟漪层层荡开,墨色由浓转淡,恰似月光在水面铺就的银毯。世人皆道台阁体端庄,却不知这醉墨里的天真,才是书法最动人的魂魄。
他爱将苏轼的率意揉进行草,却在小楷中藏着颜鲁公的雄浑。看那"山高月小"四字,结构险劲如危岩,转折处却圆润似满月,恰似文徵明说的"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彭年执笔时,总爱先饮半盏酒,待胸中块垒化作云烟,笔下方能生出这般奇趣——横如扁舟横江,竖似孤峰擎天,点染之间,尽是胸中丘壑。
最妙是那"固一世之雄也"的"雄"字,左半部如雄鹰敛翅,右半部似苍松倒挂,墨色忽浓忽淡,仿佛英雄气短,又似儿女情长。这哪里是写字?分明是将赤壁的烟波,东坡的豪情,还有自己那壶未喝完的松醪,一股脑儿酿成了纸上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