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雅韵:黄姬水书法中的文人意趣与中和之美
人民书画网
2025-04-01 09:25:00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嘉靖三十四年春,黄姬水避倭寇于南京秦淮河畔。夜雨敲窗时,他常以书法遣怀。笔锋在熟宣上游走,既承袭祝允明"铁画银钩"的骨力,又融入文徵明"温润含蓄"的韵致。这种"中和之美",恰似秦淮河水,柔中带刚,静水流深。
《行书诗卷》中"凤台高百尺"五字,黄姬水写得跌宕起伏。首字"凤"如凤凰展翅,中竖如剑指苍穹;"台"字结构紧凑,似危楼百尺;"高"字上紧下松,如青松挺拔。这种结体变化,暗合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墨色由浓及枯,如人生起伏,却在枯笔处见飞白,似绝境中迸发的希望。
黄姬水的书法,是文人意趣的物化。他常以诗词入书,如《赋得长干柳》诗卷,字迹清丽如柳色新新,章法疏朗如江风拂面。这种"诗书画一体"的创作,将吴门文人的雅逸情怀推向极致。当后人面对这些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笔墨技巧,更是明代文人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