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人民艺术 正文

墨韵凝霜悼中郎

人民书画网  2025-04-14 14:39:34 阅读:
核心提示:

  会稽山阴的云总爱往砚池里落,将兰亭的流水染作松烟色。谢安握笔时,竹简上的墨痕便化作会稽岩壁的苔纹,蜿蜒着魏晋士人的风骨。他的笔尖悬着乌衣巷的月光,在麻纸上写下"奈何"二字,墨色忽浓忽淡,仿佛淝水岸边飘摇的旌旗。

  《中郎帖》是纸上的挽歌。那些反复出现的"奈何",不是文人的矫饰,而是士族领袖卸下铠甲后的袒露。想象谢安在东山别院,素衣如雪,案头残笺上墨迹未干。他写"闻恶殊深"时,笔锋如剑出鞘,却在"痛当奈何"处突然收锋,墨滴在纸面晕开一朵墨梅——这是谢氏子弟的克制,是淝水捷报里藏着的半阙悲词。

  王羲之说他"解书",实则是解那笔墨背后的八荒六合。谢安的字里有兰亭曲水的流觞,有淝水战船的烽烟,更有东山雪夜的孤月。他的行草不似右军那般妍美流便,倒像会稽岩画里的上古图腾,在方正中藏着桀骜,于圆润处迸出锋芒。那些看似随意的牵丝,实则是他用兵布阵的谋略,笔锋转折处,分明有铁甲金戈的寒光。

  南宋御书院的临摹者定是虔诚的信徒。他们用澄心堂纸摹写时,连墨色都仿着谢安当年的松烟。高宗的"德寿"玺印压在帖角,像一枚历史的砝码,称量着晋人风韵的重量。如今我们摩挲着绢本上的墨痕,仍能触到谢安落笔时的颤栗——那不是悲痛,是士人用笔墨构筑的永恒丰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